尽管2003年的那场“非典“已经过去15年了非典是怎么控制住的,当我们回忆起那场面,如同做了一个恶梦。让人毛孔耸肩,不敢面对。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那场“非典“,在我国是在春天,从广东省开始出现的。“非典“的特点症状像感冒初期一样的,发烧,咳嗽,流鼻子,可是它比感冒的病毒大,发烧快,如果判断失误,不及时用药在二,三天就会死亡。它的死亡率高,传染性极大,极快。因为它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当医学工作人员发现这样疾病,及时研究药和治疗,又单独在偏远地区盖起了专门治疗非典的医院。把非典患者隔离,用一年的时间,把非典这种疾病控制住。
我们老师按照上级指示,让学生放假,只能呆在家里玩,复习功课。不准接触外人,甚至在家锁门,禁止人和人接触,就像犯人被囚禁起来一样。
非典给我们带来血的教训,就是人们不要乱吃不熟的食品,有病就医。
……从2003年以来,我国防疫工作人员在国家的领导下,非典这种疾病没有出现。病菌在变化,变异。我们都要提高警惕,防止非典再次发生!
当年的非典和今年的新冠哪个更加严重,非典怎么治愈好的?
相比于非典,从致死率来看新冠较低。但从传播速度和广度来看,新冠肺炎要比非典厉害千万倍,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不可同日而语。非典只是在局部地区造成了流行,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并没造成大的影响。尤其是对社会和经济并没造成大影响。新冠疫情情则全球大流行。流行之广之快,造成的破坏之大实属罕见。并且至今还迅猛的蔓延之中。对于治疗来说,新冠肺炎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虽然都没有特效药,只要防控得当,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治愈率比非典高很多。麻烦在于新冠病毒很可能与人类共存,人类防控疫情可能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所以对经济会造成长期的不利影响。目前来看,人类只能依赖疫苗才能从根本上扼制住新冠疫情。
为什么非典和冠状病毒肺炎总在关键时刻爆发?
其实我一直有个怀疑,非典和新冠是不是国外的敌对势力给中国下的一个套。因为03年的非典时期正是我们中国经济腾飞的时候,而2020年新冠又是中国即将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的最关键年份。如果在这两个关键点不加以遏制,可能中国会发展的更快。因此就使出了这旁门邪道来陷害中国,虽然只是猜想,但也不能不防。因为想出查事件原因和出处太难了,使用栽赃陷害这一招相对于其它方法成本太低了,可以说一本万利,代价极低。
可万万没想到,非典的那一招用在如今的中国已经不灵了。更没想到中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给控制住,反而殃及鱼池,惹火烧身倒把自己给烧的不轻,而且想扑还扑不灭。不但如此,还给了中国一个翻身的机会,你说好笑不好笑?
不管是非典还是新冠,这已经充分展现出了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更反应了它们的自私性和卑鄙无耻的一面,到头来害人害己。尤其是新冠这一场战役,我们打的确实漂亮!有时我也在想,坏事不一定是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你说是不是?
,是如何控制住疫情的?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古尔齐亚
先来看一张图。
这是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分析数据,做成的图表。
这张图显示了中国大陆以外的部分地区和国家,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的最初20天内的蔓延趋势。
由图可见,病例数量攀升最快的第一梯队,是伊朗、意大利和韩国。其次第二梯队是美国和西班牙、法德等欧洲国家。
攀升最缓慢的,用淡蓝色线标示,分别是日本、新加坡和香港,最慢的是香港。
截至3月12日,香港累计确诊病例129人,治愈67人,确诊病例数量远低于德国等欧洲国家,连人口较少的北欧国家挪威都有489个病例。
数量甚至远远低于中国大陆的多个省市自治区。
作为与大陆紧紧相连、交流最为频繁的香港,何以能在这次全球疫情爆发之际,防控得如此有效?
信息公开透明,全港每个病例行踪可查
为了最好地帮助市民了解新冠病毒的情况,香港特区政府特地设立了“同心抗疫”的官方网页,将关于确诊病例详情、发现地点、如何防护、谣言澄清、出入境管制、学校关停计划等几乎所有疫情之下的生活常用信息,全部集中,公开发布,在全球任何位置都可以上网查询,所有信息都是滚动更新。
▲特区政府“同心抗疫”网页截图
▲特区政府“同心抗疫”网页截图
如上图可见,无论是香港市民、媒体还是研究人员,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比如,每一个确诊病例是多大年纪,住在哪个医院,是住院了还是已经出院了,是香港居民还是外来输入病例,甚至他们每一个人曾经逗留过的地方,都标注出来,若是有市民担心,大可以绕着走。
还有一份滚动更新的名单,叫“过去14天里确诊或疑似病例曾经居住过的住宅大厦名单”,截图如下:
▲特区政府“同心抗疫”网页截图
甚至连哪一栋,是a座还是c座都写明了,保证了每个人的知情权,也舒缓了许多人的潜在心理:我邻居会不会也是感染者?
在这种信息披露之下,大部分香港市民在清楚了情况之后,可以相对放心地出行,如常生活。
同时,对于引发恐慌的传言,港府也在官方网页上的专门区域“澄清”里,集中澄清,消除市民的疑虑。
比如有香港本地媒体报道,有人发现香港中文文凭考试中官方派发的口罩有质量问题,怀疑是假冒产品。
港府立即在“澄清”栏里及时澄清,甚至通过港府物流署公开了这次考试中派发口罩的批次、产地、生产日期,和进口入关时的抽检结果,以正视听。并指出由于口罩来自不同产地和供应商,外貌或略有不同,但不影响质量。
这种及时、透明、公开的信息发布,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抗击疫情背景下市民日常生活的安定感。
反应迅速,居家隔离要带电子手环
1月23日,中国宣布武汉封城。
一周后的29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在30日开始部分关闭6个入境口岸,就在特区政府宣布关闭口岸后的第二天,世界卫生组织才宣布新冠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紧急事件”。
此后,香港逐步关闭了大部分陆路口岸,连人流量最大的罗湖和落马洲也都关停。
另外,为了严防输入性病例,特区政府一视同仁,对来自中国内地、韩国、伊朗、意大利等地区和国家的旅客都实行了入境限制。
比如从韩国来香港,假如不是香港居民的话,直接禁止入境;即便是香港居民,14天内去过韩国大邱等地的话,回香港也要去隔离中心强制隔离14天。
对于隔离中心也是,香港没有能力在6天之内建好一座新的医院,但是特区政府非常随机应变,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有90多个隔离单位投入使用,有酒店、工业大厦、部队宿舍,甚至还把饶宗颐文化中心临时改成了隔离营。
▲饶宗颐文化中心
可是,至于居家隔离这种事情,太考验人性和自觉性了,各个国家都有许多确诊之后到处乱跑祸害他人的行为。
香港政府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给隔离者戴上电子跟踪器!
给需要居家隔离的人戴上电子手环,追踪他们的行踪,确保他们真的在家隔离,如果擅自离开家,最高会被判刑6个月。一旦这些人离开了家,卫生署和警方会收到警报提示,就可以马上出动追踪他们的行踪。
▲电子追踪手环:“居安抗疫”手环
港人好共识:接受出门戴口罩
有在香港生活或旅行经验的人会深有体会,相对于许多西方国家民众认为“戴口罩就是有病”的落后认知,香港市民非常接受戴口罩这件事,即便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在香港的公共交通和公共场所,也经常可见戴口罩的人。
甚至有人说,香港是世界的“口罩之都”,是全球范围内最普遍接受在公共场合戴口罩的城市和地区。
这大概是源于香港人多年来“血的教训”。
▲香港市民戴口罩出行。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香港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每平方公里将近7000个人。但这个数据,是按照香港城市面积来算的,其实香港大部分土地是山区,未开发,开发率大概只有25%,所以如果以开发面积来算,香港每平方公里内会有2.7万人。
每平方公里内2.7万人,是什么概念?
所以在香港闹市区、商业区和公共交通上,最真实的感受就是四个字:摩肩接踵。
▲香港街头
如此高的人口密度,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传染病的感染几率。
所以,每一次流感大爆发,香港都几乎跑不掉。
就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初,香港因为流感致死的病例就高达226人。
更不要提17年前“非典”疫情在港人记忆中的触目惊心了。
或许正是多年来这些活生生的“血的教训”,香港市民从老到小,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也为了公共健康,普遍接受了出门戴口罩的习惯,如果有人感冒了不戴口罩上了地铁,轻则遭到白眼,众人远离,严重的估计要被众人出口训斥。
正是这种卫生习惯和普遍共识,帮助香港市民在疫情爆发之初,就迅速做好了自我防护,保护自己,也不给别人添麻烦。
此次疫情爆发后,不断出现中国人在外国戴口罩被鄙视、辱骂甚至殴打的新闻,西方人普遍持有“生病了才戴口罩、健康人不必”的观念,但在香港,戴口罩是值得骄傲的好习惯。
而特首林郑月娥因为被拍到未戴口罩,还被香港媒体批评:没带好头!
▲林郑月娥(右)
sars的惨痛记忆,他们从未遗忘
2003年,“非典”病毒传播至香港,九龙湾住宅淘大花园出现了300多居民集体被感染的惨剧,至今让香港人记忆犹新。
但香港特区政府并未在sars疫情结束之后就收工了事,而是组织人马对“淘大花园事件”进行了详详细细的研究。
最后发现,是房屋设计结构问题,导致病毒通过排泄物和下水系统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要求香港特区政府在全港范围彻查,排除类似隐患。淘大花园的下水道,甚至被拆下来,放进了香港医学博物馆,用来警醒后人。
▲淘大花园平面图
而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位于香港青衣的公屋(廉租房)长康邨的康美楼,出现了住在同一栋、不同楼层的两个病例。
港府立即派人调查,结果发现患者家里自行改装了排气管,连接卫生间下水道,极有可能令病毒从卫生间下水道回到厕所,令同栋楼的邻居“中招”。
港府连夜将这栋楼的30多个家庭住户,全部撤离到了隔离中心。
尽管防疫专家袁国勇站出来说,仅仅是有可能,而且私自改装的住户只是个别,或许不必将30个家庭都全部撤离,但是特区政府还是选择了最保险的方式,毕竟,淘大花园的记忆太牵动香港人心了。
许多香港市民对此评价:都系改装佬冇常识、冇知识。(装修工太没常识了);私下改装,自己害自己!
可见港人对淘大花园的事情记忆还十分鲜明,更是对背后的原因十分清楚,对私自改装建筑结构导致的害人害己案例,也毫不留情。
或许正是源于对于sars惨痛记忆形成的社会共识,以及特区政府的连夜撤离,康美楼此后再未发生新增感染病例,也未出现家庭内部传播感染,不幸之中的万幸,淘大花园事件没有再次出现。
所以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金冬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香港此次疫情防控最重要的点,就是“二代传播”大大减弱。
香港政府在公布疫情数据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是否是“二代传播”,即非输入性的本地传播。
通过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130名确诊和疑似病例的信息可知,130人中,外地输入病例以其密切接触者,仍旧是大多数。
▲来源:港府“同心抗疫”网站
如上图可见,在经历了2月12日的高峰之后,香港“本地案例”逐渐减少,进入3月之后,几乎多为输入性病例,本地“二代传播”得到了非常有效地控制。
充分重视与尊重,医护人员未受感染
3月5日,收治新冠病毒确诊病患的香港玛丽医院研究人员发表论文,在疫情爆发的前6周里,香港没有医护人员感染,也未发生医院范围内的感染,尽管全港卫生系统对1275名疑似病例进行了治疗。
他们的经验显示,注意手部卫生,保持警惕,做好防护,做好隔离,可以让医护人员在检测和治疗病人的同时,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毕竟在抗击疫病之中,医护人员是最前线的战士,保护好他们的安全,就是对抗击病毒最大的支持。
▲香港玛丽医院
早在2019年12月31日,新冠疫情并未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正式发布之时,香港医管局就已经启动了感染防控措施。依据的,正是香港抗击sars和禽流感的经验,对所有可疑病例进行早期识别、隔离、通报和分子诊断等。
尽管在香港,因为疫情的压力,医务工作者中也曾闹出过不同声音。
香港医管局设立了“抽签制度”,抽到签的医护人员,就去照料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对此,有人称之为“生死签”。据媒体报道,某医院一轮抽签结果之后,立即有多名医护人员辞职。
也有许多香港媒体公开批评这些医护人员自私,是“以市民生命作为筹码”,但多数医护人员还是留了下来,上了前线。
最终我们看到的,是特区政府与全港卫生系统、医护人员共同协力,迄今为止,有效地遏制了新冠病毒在香港的蔓延,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张图表。
目前,香港政府已经在考虑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之下,逐步恢复全港的日常生活。香港行政会议员林正财日前通过媒体告诫市民,目前的封关、围堵等政策,有可能会持续一到两年,香港全社会都应该思考,如何在抗疫之下如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