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距离寒山寺东门360米寒山寺在哪里。途经路线[23条]游3路 30路南线 30路北线 31路 33路 40路西线 40路东线 44路 300路北线 300路南线 301路 307路 313路 324路 332路 406路 415路 442路 622路.寒山寺 直达寒山寺东门途经路线[4条]好行1号线南线 好行1号线北线 9002路西线 9002路东线。来凤桥 距离寒山寺东门400米。途经路线[16条]永旺梦乐城苏州新区线 游3路 9路 10路东线 10路西线 30路北线 30路南线 40路西线 40路东线 45路 306路 324路 406路 816路 931路 935路。
“夜宿寒山寺”中的寒山寺在哪?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寒山寺在哪里、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
穿过枫桥古镇的石板路小巷寒山寺在哪里,或是站在枫桥桥头,抬眼即可见碧瓦黄墙的寒山寺坐落在绿树丛中,院内青松翠柏,曲径通幽。
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古刹因此名扬天下。
考佛寺建筑,昔以佛塔为主体,至隋唐渐以佛殿为中心,置塔殿后,或云置寺庙之后。塔,唐时译作窣堵坡或塔婆,实为古代印度之坟墓,佛教徒用以供奉佛陀舍利,其后则为佛教徒崇拜之对象。我国佛塔具分有五,即木塔(或称楼阁型塔)、墓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概分为二,即佛塔与祖师塔。我国虽有不少佛寺以塔名者,如七塔寺、白塔寺、双塔寺等,但未有以塔院名者。所谓塔院类多为祖师塔,属于某一佛寺,如虎丘之绍隆塔则属于虎丘海涌寺,以此证知,所谓\"妙利普明塔院\"即或有之,亦非独立佛寺,当系普明祖师之骨塔也。一般祖师塔,仅在其墓上用砖砌或石雕一类似佛塔之建筑物,以为标志而已,或在其旁建筑简易僧舍,供人照应香火。俗称为塔院者,即指此类建筑物。
姑苏城外寒山寺是什么意思?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原句:姑苏城外寒山寺 翻译: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翻译: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寒山寺的诗碑到哪里去了?
寒山寺碑廊位于寺中轴线的右侧,为一幽静小院。这里集中陈列着各种 碑刻,其中最著名的,应首推张继《枫桥夜泊》诗碑,宋代宰相王郇公书。 张继诗原刻早已失传,明代嘉靖年间文征明重书的一块,明末遭火灾,碑石 破碎,字迹残缺不全。现在张继诗碑,为晚清著名书法家俞樾补书重刻,笔 力遒劲,厚重淳朴。据说,俞樾书碑后数十天即逝世,此碑成了他的绝笔。 碑廊中还有岳飞的题刻:“三声马蹀阏氏血,五伐旗枭克汗头。”字迹雄浑苍 劲。相传,岳飞被朝廷以12道金牌从前线召回,路经苏州,寓居寒山寺时, 特书此联以表抗金决心。大雄宝殿后的藏经楼环壁,嵌有宋人张樗寮书的 《金刚经》石刻,笔力刚劲,是世上少见的珍品。此外,寺内还有明代唐寅诗 碑残迹和董其昌题跋,以及历代重修寒山寺记事碑刻等,这些既是中国书法 艺术的精品,也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写的是哪处名胜?
“姑苏城外寒山寺”所指的名胜古迹是“姑苏城”和“寒山寺”。姑苏城即是苏州城。苏州是中国华东地区的特大城市之一,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寒山寺”,在苏州城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扩展资料: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作者简介张继(约715—约779),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二年(753)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也属于幕僚职务。唐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记载为“员外郎”)。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有《张祠部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