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鞅末路 图源:江渚小阁制图

  小学历史课本、中学历史课本上都有商鞅变法的故事,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商鞅这个人和他的故事并不陌生。商鞅变法使秦国在战国末期变得强大,之后强秦统一了六国,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乱后的大统。所以商鞅的功业无量。

  近年来,又有一些关于秦国的小说和电视剧,其中将商鞅塑造成一个为了秦国的强大而牺牲自我的悲情英雄,甚至大有为秦国开基业、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根基之伟功。

  而小学、中学的历史课本中,也多数强调商鞅变法的意义。至于商鞅变法的详细内容和商鞅的死因,却基本不谈。

  但是,事实上,商鞅是否真的是一个为秦国开基业的悲情英雄?

  【商鞅之死】

  先来看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

  《史记》商君列传

  在《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结尾,司马迁对商鞅的评论: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在司马迁看来,商鞅是个刻薄少恩之人,这也是导致他死亡的主要原因。

  先来看《史记》中记载的商鞅的最后的日子: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史记》商君列传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

  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

  商君欲之他国。

  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

  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再来看《资治通鉴》中的相关记载:

  《资治通鉴》卷二

  《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

  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

  商君亡之魏。

  魏人不受,复内之秦。

  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北击郑。

  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商鞅变法是因受到秦孝公的赏识。孝公一死,秦惠文王即位,就有人告商鞅谋反,于是就派人去捉拿商鞅。

  商鞅原来在魏国呆过,所以急忙向东准备跑到魏国。

  等跑到关口想要住店,但那个年代没有网络和电视,所以很多人虽闻商鞅之名,却没见过真人。由于人都不认识他就是商鞅,就说,商君的律法规定,住店的人如果没有身份证,店主也要一起被拿问。

  商鞅到这时候,才发现他推行的变法带来的恶果也落到了自己头上。

  商鞅于是跑去魏国。但魏国人因为他先前打仗时用诡计忽悠了魏将公子卬,用不光彩的手段打败了魏军,所以魏国人很生气,不接纳他。

  商鞅想从魏国跑去别国,魏国人说,你在秦国变法使秦国变成了虎狼之国,你现在成了秦国的逃犯,我们若放走你,秦国就要借故攻打我们了。

  于是,“遂内秦”——纳之于秦,将他又送回了秦国。

  商鞅到秦国后,和忠于他的人到了他的封地商於,准备攻打郑国,希望打下一片地方来安身。

  结果秦国直接发兵捉住他,之后将他五马分尸。

  之后,将商鞅全家除灭。

  【商鞅变法之害】

  商鞅名为公孙鞅,本为卫国人,所以也称为卫鞅。后来在秦国发达后,被封到商於,所以后世称之为商鞅。

  商鞅年少时学的是法家的刑名之学。

  《史记》商君列传

  对于现代人来说,一提到古代,基本上所知道的都是儒家。自从汉武帝时期废百家而尊儒术以后,儒家成为正统。

  而战国时期的法家,却不再知名。

  法家的理论,对现代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

  商鞅后来到了魏国,在魏相公叔座手下做中庶子。

  公叔座知道商鞅有学问,就向魏惠王推荐他。但魏惠王并不在意。

  秦国国君秦孝公正在求贤,希望重振祖业。于是商鞅逃到秦国。

  秦孝公和商鞅谈论之后,就起用他进行变法。

  商鞅的思想,主要记载在《商君书》中。

  现代人读《商君书》,可能很难理解,世间为何还会有这样的思想存在。但不幸的是,这的确是当年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随便列举几条:

  商鞅的政策是人民只能干两件事:一是种地,二是打仗。除此之外就不要做了。

  就像张三会开汽车,现在不行了,种地去;

  李四会编程序,现在也不行了,种地去;

  王五会开飞机,现在也不行了,打仗去;

  赵六会开网络直播唱歌赚钱,现在更不行了,打仗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手段无不用其极。

  《商君书》

  《垦令第二》中规定,不要让商人卖粮,也不要让百姓买粮。百姓买不到粮,懒人们就会去种地;商人卖不出粮挣不到钱,也只能去种地。

  《商君书》

  又如,将酒肉的价钱提高,多收税,甚至税值达到本钱的十倍以上。这样,大臣和人民就不大吃大喝了,就能从源头上节约粮食。百姓不吃肉喝酒,不喝得烂醉,就会好好种地;大臣也类似,就能好好为国家干事。商人挣不到钱,就会好好去种地。

  《商君书》

  又如,不要使老百姓没事去旅游、乱走。他们固守在一个地方,眼界不开阔,就会越来越愚昧。由于人民愚昧,就会少生很多事,就能专心种地了。

  《商君书》

  又如,要对集市上的商人加征重税,这样一来,百姓就不敢轻易经商了。同时商人看到风声不好就不敢继续经商。于是就能好好种地了。

  用现代眼光来看,即使不要用经济学来衡量,连普通人都能看出来这种事多不靠谱。

  而在韩非子所作的《五蠹》中,儒士、游侠、纵横家、工商户、依附权贵者都是社会的蛀虫。

  关键是,秦国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劳改监狱。个人的爱好、个人的特长、个人能以所长养家的手段,全部都要砍掉。

  《商君书》

  《去强第四》中说,国家有礼、乐、诗、书、善、修、孝、悌、廉、辩,人们就不会乐于打仗。除掉这些东西,只要国君一声号令,人们就会立即出战。

  再如,国家如果以好人去治理人民,国家就会变弱变乱;如果用坏人去治理人民,国家就会变强大。

  《商君书》

  又如,要对人民加重刑罚,但赏赐要很少,这样才能体现国君爱人民,人民也会为国君肝脑涂地;如果赏赐太多而刑罚太少,说明国君不爱人民,人民也不会为国君拼命打仗。

  《商君书》

  《靳令第十三》中说,对人民加重刑罚而少一点赏赐,说明国君爱人民,而人民为了贪图赏赐,就会拼命打仗;如果赏赐多了而刑罚太少,说明国君不爱人民,因为赏赐多,所以人民也不会为了得到赏赐而拼命打仗。

  《商君书》

  《弱民第二十》中说,人民弱了,国家才会强。所以要想强国,一定要削弱老百姓。老百姓弱了就会守法,要是强了就会生事。老百姓强了,国家就弱了。

  《商君书》

  又如,老百姓,一定要羞辱他们,使他们卑微,这样他们就会拼命打仗来换取荣华富贵;老百姓弱了就会尊重官吏,这样就好管理;老百姓穷了就会重视赏赐,才会在种地、打仗上更加用心用力。

  国家要用严刑来治理,百姓就很听话;赏赐那些愿意打仗的人,人民就会不怕死。

  从这些片段就可以看出来《商君书》的思想。

  当我们仔细想想就能发现,商鞅所要的结果不外乎两点:一是通过生产和打仗使秦国变强;二是为达此目的,把秦国变成一个超级劳改监狱。

  那么,秦国最后是不是变强了?

  《史记》卷三十八

  《史记》卷三十八中,鲁仲连论秦国: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秦国当时已变成了抛弃了礼义而只以杀敌首级论功的虎狼之国。

  《战国策》

  《战国策.韩策一》之《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中,张仪谈论秦军时说,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契人头,右挟生虏。

  秦国人上战场,打到兴起,直接光着膀子追敌,左边挂着人头,右边挟着俘虏。

  《资治通鉴》卷五

  《资治通鉴》卷五《周纪五》中记载了著名的长平之战。秦国战胜赵国以后,即使赵人投降以后,也全杀掉、活埋,只放走了赵国年纪小的兵二百四十人。

  书中记载,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所以,虽然秦国统一六国是历史的进程,但是,在此进程中,遭殃的还是普通百姓。

  当高唱秦国之强大时,不妨换位思考,站在别国的百姓的处境想想。

  你若不投降,他一定要杀你直到杀掉你为止,因为你的头可以为他换来官爵;

  你若投降,他照样要杀你;

  你的妻儿老幼,也将难以幸免,因为每颗人头,在他们眼里都代表着官位和富贵。

  那么,你还会歌颂秦国之强大吗?

  你还会认为商鞅是英雄、是为秦国开创稳固的基业吗?

  【商鞅为什么必须死】

  《战国策》秦策

  《战国策.秦策》之《卫鞅亡魏入秦》中记载,卫鞅最后是被秦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盐铁论》非鞅

  《盐铁论》之《非鞅第七》中说,商鞅最后是举国而攻之……卒车裂夷族,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所以,在《战国策》、《史记》、《盐铁论》编写的年代,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商鞅之死是作法自毙。

  但是,商鞅为什么必须死?

  从前面引用《商君书》的内容可知,法家的思想是反人性的。

  周代有分封制,将国家的土地划出来给王室亲戚或有功之人做封地,让他们到封地上任去做诸侯。

  商鞅变法触动了贵族阶层的利益。如,太子犯法,太子不能施刑,就将太子的老师施刑。这在意义上来看,其实就相当于刑罚了太子。

  所以,贵族阶层非常痛恨变法。当然,这一点对还是不对,这里不详细探讨。

  关键是广大民众在这种监狱般的严刑酷法下,不是种地就是在打仗,生活中的诗和远方什么的,想都不要想了。

  但人不是机器。压制人性的结果,必然是反弹。

  所以,商鞅的保护伞秦孝公一死,新君即位,马上就对商鞅动手,而且是举国而攻之。

  结果,商鞅死后,不但诛灭全家,而且秦人还不怜悯。

  而在这种制度下,秦国在战国时期成了虎狼之国。强大是强大了,但强大的动力是以人民为生产和战争的机器,而别国的人头又成了秦国人民得到爵位和富贵的垫脚石。

  史册有遗训 无贻来者羞

  秦国虽然后来统一了六国,但制度依然僵化。

  从前从军到前线有规定的日期。那时秦国疆土不算太大,所以按路程定合理的行路日期并没有错。

  但秦国一统之后,地盘大了。你让陈胜、吴广从安徽跑到北京去当兵,路程更远了,但制度没及时调整,还是按原来小地盘秦国的标准日期让他们赶到目的地,误了时间就得掉脑袋。

  反正到了也晚了,也要死,还不如揭竿而起,打他个大秦帝国去。

  所以陈胜说,天下苦秦久矣。

  如果你的制度真的好,为什么会“天下苦秦久矣”?

  而这一切的根基,都是商鞅变法打下的。

  唐代章碣的诗作《焚书坑》描写了短命的暴秦: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所以,从《商君书》种种反人性的操作来看,反弹是必然的。

  当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他就已经在一步步地为自己的死亡挖下一个大坑。

  当秦国百姓的人性被长期压制后的结果,就是这种压制一旦出现一点可乘之机,人民的愤怒就会像火一起暴发出来,“举国而攻之”。

  所以,《盐铁论》中说,“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商鞅虽然死了,但他的一些思想,后来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依然在默默地影响着帝王们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