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喜看稻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本栏目与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本期为师生同题作文——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都说中国人有种菜天赋,这话真有道理。
小到饮料瓶、塑料管、泡沫箱,大到楼层露台、小区空地,住房周围边边角角,都能被中国人利用起来,种点绿叶菜。
从雪域高原哨所,到南海岛礁驻地,战士们自给自足,吃到了时令蔬菜;远赴南极的骨科医生王征,在中山站成功培植了无土蔬菜,让外国南极考察站的人羡慕不已;武警宁夏总队后勤基地养殖员孙鹏,当兵15年,种菜15年,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建成占地近2000亩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到美国帮儿女照看孙辈的中国大爷大妈,在美国很难融入当地文化,种菜可以帮他们打发时间,也算是一种寄托乡思的方式;非洲每年都会因为缺粮食而申请国际援助,大多数人常年挣扎在温饱线上。中国人去了,手把手地教非洲人怎么种地,不但帮他们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建起了农贸市场。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学生试作】
种菜中的温情
林世宗 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三12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种菜毋庸置疑是中国人的拿手好戏。在城里居家过平常日子的,往往会在小区空地、楼顶露台种点小菜,怡情养性,装点生活;到边地驻防或科考的,则不畏艰辛,苦心钻研,将不毛之地变成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或者种出无土蔬菜,蔚为大观,美化生活。种菜,事不大,但中国人寄托在种菜一事上的对生活、对世界的脉脉温情,却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话题。
热爱生活,是中国人通过种菜所表达出来的最重要的情感。
中国的大爷大妈们,很多可能曾经生活在农村,种菜是他们成长的必修课,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在城市化和国际化的现代发展浪潮中,他们随子女进了城,甚至出了国,远离无比亲切的乡村和乡音,远离曾经日夜相伴的土地,远离曾经熟悉的生活和劳作,没有了乡里邻居之间闲聊带来的欢声笑语,没有了农耕劳作带来的心满意足,没有了裹挟着浓浓泥土味的乡村气息,何以解忧?何以慰藉乡思?城市生活富足,异国想必也并不缺少菜蔬,对于他们来说,缺的是一份对生活的温情表达。于是,在种菜中回味田间和乡野,在种菜中怀念家乡和故人,这一看似平凡普通的行为中,包含着多少值得细细品味的中国人对于生活尤其是对于农耕生活的热爱啊!
拥抱世界,这是中国人通过种菜所表达出来的最现代的情感。
中国走向世界,中国要引领世界,种菜,正可以成为中国人向世界播撒温情、传递爱心的媒介。要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的民众仍饱受着饥饿之苦和冻馁之患,拥抱世界的中国人来到非洲,他们不仅手把手地教会非洲人种菜,还帮助他们建立起农贸市场。热心助人、扶贫济困,热爱生活的中国人,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博大的爱心和深沉的温情。
是的,人间自有温情在。只要是种着菜的土地,一定承载着某种关切生活的温情。它不仅寄托着中国人对农耕生活和乡土生活的温情记忆,也表达了中国人对世界美好和人类命运的关切与善意。
【教师点评】
种菜事虽小,其中寄托的温情却足以改变生活、改变世界。本文作者在对材料进行概要引述之后有所取舍,通过“温情”二字,在所要展开论述的三个材料片段之间建构起有机关联。“温情”一词由表入里,透过中国人种菜的行为表象,准确地深入到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当然,“温情”一词还比较简单,易于把握,基于此,作者就事论理,观点明确;以小见大,视野独到;思路清晰,笔墨集中;尤其是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文风朴实亲切,平静无波中自有温情流淌,有较强的可读性。
当然,本人着墨于“情”,以至于思辨性不强,理性力量不足。另外,在详略的安排上不够妥帖,第二个分论点的论述失之苟简,说理不够充分,时代感不强。如果能够在此处补充事实论据,展开说理,或可弥补思辨性和时代感方面的不足。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王惠)
【教师试作】
种菜之道与天赋之光
王惠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中国人有种菜天赋,这话确有道理。不管身份和年龄,无论居家或在外,即使在高原的雪域哨所、南海的嶙峋岛礁、西北的不毛荒地,在陌生的异国他乡、无人的极寒之地,绿色的蔬菜总是鲜嫩青葱地装点着中国人的生活,优化着中国人的饮食,美化着中国人的餐桌,慰藉着中国人的味蕾。
天赋者,一个人与生俱来、天然具备的禀赋也。正如意识有个体差异也有族群差异一样,天赋往往因人而异,也因民族而异。当中国人把一种种、一棵棵小小的绿色蔬菜,种遍了角角落落,种到了世界各地;当中国人把一个种菜的行为种成了景观,种出了境界,还种出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影响力,这一天赋不免引发关注和思考。笔者也不由追问:中国人种菜的天赋从何而来?又何以传承至今?不由思考:在当今时代,中国人种菜的天赋将如何传承下去,又如何发挥作用?
种菜,究其根本,源自中华数千年农耕文明在华夏儿女血脉中积淀下的文化基因。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就对野生植物进行驯化和选育,栽培出了许多重要的作物。考古发现,距今7千年的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种植出世界上最早的水稻;距今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半坡人最早种植了粟。而半坡遗址中发现的蔬菜种植工具,把中国蔬菜种植史的开端至少定格在五六千年前。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代代繁育,中华农业传承发展,中华文明也因此不断累积增长。毋庸置疑,在中国人种菜的天赋中,凝聚着的是对生命深入骨髓的热爱,凝结着的是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人与土地相互依存、与作物相互陪伴、与绿色相互亲近的中华文化精神。
伴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已经从乡村田园走进了城市,走进了楼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景象渐渐零落乃至不复存在,但农耕文明时代的种植生活仍然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执著地在中国人血脉里流淌着、骨子里潜藏着、灵魂深处追慕着。所不同的是,在一个“创新引领未来”的时代,中国人的种菜天赋亦与时俱进。或因陋就简利用废旧容器,想方设法寻找点滴空地——种出幸福生活的美好诉求;或改变季候条件,种出时令蔬菜;突破土壤限制,种出无土蔬菜——种出科技创新的崭新风采。令人惊喜的不只是种菜。现代农业技术硕果累累,捷报频传,就在近日,春暖花开的海南三亚传来消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改良的“海水稻”将首次大范围试种,从此以后,海水也可种粮食,中国数亿亩盐碱地有望成为粮仓。
当然,在当今时代日益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和复杂化的关系格局中,中国正在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惟有“开放”才能“共创繁荣”,把蔬菜种到欧美,种到非洲,手把手地教,肩并肩地建,这样的“种菜外交”“种菜睦邻”“种菜友邦”,既是经济硬实力,又是文化软实力,不正是中国影响力发挥的有效路径吗?
是的,中国人种菜有天赋。无论是为了自给自足还是为了开发建设,是为了打发时间还是为了寄托乡思,是为了联络情感还是为了国际援助,中国人的种菜天赋中凝结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凝聚着生生为美的文化性格,这就是中国人的种菜之道。若问中国人种菜的天赋何来?何续?又何益?答案是:传承文明;创新发展;引领世界。
如果说中华文明是一条长长的河,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就是一首昂扬的歌。在中国人种菜的天赋中,闪耀着历史之光、文化之光;闪耀着时代之光、创新之光;也闪耀着世界之光、富强之光、梦想之光和复兴之光。
【学生点评】
本文作者视野开阔,时间上由远及近,从过去到现在,又从现在到未来,表现出历史的纵深感;空间上由近及远,从中国到世界,显现出地理上的辽阔感。
本文观点立意高远,既有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精神,又有当今时代国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诉求;既有“创新引领未来”的农业科技成果,又有“开放、共创繁荣”的全球化发展态势和一体化命运构建,充分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时代意识和社会关注。二者的结合,使本文真正体现了以小见大、小题大做的特点。
从结构上来说,本文的三个分论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逻辑关系非常紧密,文气贯通,加上多处回扣所给材料内容以及说理性语言的自如运用,更是强化了全文论证的力量。
(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三12班 林世宗)
制图/黄艳玲
作者:林世宗 王惠 王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